7月7日至10日,第九届梅州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在梅城成功举办,来自市检察院和各基层检察院的40名刑检精英齐聚一堂,角逐“梅州市优秀公诉人”荣誉称号。
第九届梅州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决赛现场。
五大环节展现风采
本届竞赛设置办案质效考评、刑事检察策论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答辩、模拟法庭论辩等多个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法律适用、临场应变和综合表达能力。
开赛当天,参赛选手陆续抵达签到,通过抽签确定考场和座次。市检察院召开竞赛预备会,进一步明确竞赛流程、评分规则和相关纪律。随后开始首场考核——刑事检察策论笔试。根据既定选题,选手们在3.5小时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策论,内容涵盖司法实务、理论前沿和专业热点难点问题。
刑事检察业务笔试。
竞赛来到刑事检察业务笔试环节,选手们也迎来耐力与专业的双重考验。本次笔试模拟实际办案,选手们要在10小时内完成证据审查、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全流程任务,案卷材料逾8万字,涵盖诈骗、侵占、敲诈勒索、滥用职权犯罪等多类疑难案例。从8时30分开始,选手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键盘敲击声、案卷翻阅声此起彼伏。“时间太紧张了,必须分秒必争!”一位选手坦言。为争取答题时间,许多选手仅用10分钟匆匆用完午餐,随即返回考场继续奋战。
刑事检察业务答辩。
刑事检察业务答辩环节更是思辨与临场的巅峰对决。该环节设置刑法、刑诉法及实务三类题型,选手通过抽签随机分为AB两组,在20分钟内完成审题、作答及应对评委追问。面对“如何把握嫌疑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等问题,A组一名选手条分缕析,利用自己在办案实务中的经验以及引用法律条文等方式作答,赢得评委赞誉。在追问环节被问及“防卫过当的限度判断”,B组一名青年检察官助理迅速结合“两高一部”典型案例作答,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模拟法庭论辩。
决赛,选手们围绕真实案件改编辩题开展模拟法庭论辩。他们紧扣辩题、剖析案情,陈词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自由辩论环节针锋相对、妙语连珠,总结发言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他们将法学理念、逻辑推理和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应变能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场脑力、智力、体力和意志力的考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此次竞赛让自己发现不足,积累成长经验,也更加坚定从事法律事业的决心,激励自己向“优秀公诉人”的目标迈进。
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是梅州市检察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练兵场”与“试金石”。据悉,2023年以来,该院实施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的“青蓝计划”,积极构建“选、育、用、管、储”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检察事业青蓝相继、青出于蓝,为梅州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聚焦“高质量选才”,梅州市检察院加强人员进退流转研判,合理使用各项编制,积极补充各类人员优化检察队伍。同时坚持需求导向,拓宽渠道引才选才,补强高层次人才短板。
聚焦“高质效育才”,梅州市检察院建立“双导师”培养机制,针对检察业务短板、案件质效弱项、队伍能力薄弱环节,依托“梅检讲堂”平台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业务研讨活动,并用好与广州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利用大湾区优质师资开展同堂培训。
聚集“高规格用才”,梅州市检察院通过积极发挥协管职能,推动基层检察院班子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同时推动市检察院中层正职与基层检察院班子成员上下互派挂职锻炼、市检察院优秀年轻助理到基层检察院初任检察官、基层检察院优秀检察官遴选到市检察院担任检察官等,进一步打通检察官职业成长通道。
聚焦“高要求管才”,梅州市检察院举办规范司法礼仪专题系列讲座,通过支部会议、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践行检察职业规范,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该院还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典型、崇尚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风尚。
聚焦“高标准储才”,梅州市检察院精心打造“青蓝计划”人才库,从市县两级院择优选拔82名年轻检察干警;规划培养专家型人才,推动全市优秀年轻干警参与组建梅州市检察机关首批专业化办案团队,选派到省检察院参加检察业务竞赛或优秀公诉人集训营,为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成效初显。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1名干警获评全国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工作成绩突出个人,1名干警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名干警在全省业务竞赛中,获评“业务能手”称号,此外还有1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7人获得县级荣誉表彰。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梅州市检察机关将结合全市政法系统“抓党建带队建、抓纪律强作风、抓办案促公正”专项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兴院”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检察干警专业素质能力,以专业精神践行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优秀公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