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辉松口法庭庭长,曾荣获全省法院“岗位能手”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法院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全市法院“十佳调解能手”、“梅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等。近日,入选全省法院“最美基层法官”候选对象。松口法庭是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法院这个山区法院最远的人民法庭,管辖着梅县区东北部松口镇、松源镇、隆文镇、桃尧镇四个乡镇。张锦辉法官走出校门、跨进院门,第一站就来到了接地气的基层法庭,从2006年起就一直扎根人民法庭,在人民法庭度过了十五年的青春岁月,足迹踏遍田间地头、街区巷陌。“守护大山里的公平正义是我的初心。”他坚定地表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山路虽远,但为民之心不能远。”
用心调解
让司法更有亲和力
法庭受理的纠纷,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细小琐屑之事,但件件关乎群众利益,事事牵连群众之心。司法要有公信力,必须要先有亲和力,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法官是在真心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感情上的认同。
张锦辉承办的一起赡养纠纷一案中,在开庭等候期间,原告郭某某的五个子女就一个个埋怨其父亲:“爸,我们给你有吃有喝的,对你不错,你怎么还来告我们呢”,郭某某避而不语,张锦辉见此情形,就果断暂缓开庭,先把双方分开来了解情况,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与当事人拉家常,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原告郭某某见法官是诚心诚意想帮其解决问题,才道出其起诉的真正原因,因为其是入赘至女方家的,现在五个子女成家立业,妻子跟随儿子生活,其却一人独自在老家居住,无人过问,其就是想儿女能常常回老家看看他。
张锦辉又把原告的五个子女叫过来,诚恳地先听取原告的子女的意见,其子女表示他们跟原告并无矛盾,双方也是有一段时间未见面,但他们一直有叫原告到他们家住,接到诉状也很意外,打电话给原告也不接,直到现在才在法庭见面。
父子哪有隔夜仇,既然双方都把事情说开了,事情就好办了。张锦辉再次把双方召集起来,让双方再畅所欲言,打开心结,互相体谅,原告的子女表示他们作为子女会先承担起责任,多回家看看原告,原告见子女都已作出承诺,表示其现在身体还好,可以多到子女家走动走动。一场家庭纠纷,就在法官诚心细语中化为浓浓的亲情。
抓住情理
让司法更有说服力
情理在朴实、善良的老百姓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文化素质不高、诉讼能力不强、推崇情理,甚至认为情理重于法律的群众来说,找准法、理、情的融合点,综合发挥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疏导当事人明理、诚信、守法。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廖某某两兄弟因共同承包的果园的承包费负担问题引发纠纷,两兄弟曾多次发生争吵,激动处还差点打起来,经村委会、司法所调解无效,最后诉至法院。
张锦辉接到案件,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各自提供的陈述,并多次到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张锦辉与当事人一起到深山里的果园进行现场踏勘,从山上到山下清点每一棵树,清点过程中对两兄弟所管理果园的地块分配、果树的种类和数量等细节一一作了标注。经过这些工作,张锦辉对兄弟俩的矛盾焦点就有了底,原来弟弟管理的主要是蜜柚树,哥哥管理的主要是沙田柚树,前几年蜜柚行情好,双方收入差不多,这几年蜜柚没有行情,弟弟就觉得要调整果树分配,减少所负担的承包费。
在查清果园的情况和双方分歧的焦点后,张锦辉把巡回法庭开到了村委会,与当事人拉家常、讲法理、摆事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认真对其进行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的指导,用了2个多小时给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
经过调解,兄弟俩心中的“疙瘩”豁然而解,哥哥主动减少弟弟所承担的承包费,弟弟也不再要求重新分配果树。“在工作中,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法官是在真心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有情有理有法,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老百姓才会信服。”张锦辉如是说。
坚持廉洁
让司法更有公信力
要公正办案,廉洁是根本。张锦辉坚持廉洁自律,时刻警醒自己坚决杜绝办理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手办理的2200件案子件件公正,无一错案。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位相熟的村支部书记打电话给张锦辉,表示“我女儿到法院起诉离婚,案子刚好在你手里,咱们朋友一起吃个饭……”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张锦辉能够支持其女儿的诉求。但是张锦辉不为人情所动,拒绝了其吃饭的邀约,告知其法院工作人员与利害关系人等的交往规定,让其相信法院会公正处理。该村支书听后愤懑地丢下一句“你真不给面子!太不够朋友了!”最终该案经张锦辉调解,双方协议离婚。该村支部书记又打电话来说:“法院确实是公正的地方。不用吃饭就能办事!”张锦辉认为法官一定要坚守原则,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公正廉洁的人民法官形象,要以忠诚的信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庭虽小也可以有大作为,案子虽小也可以有大境界。正是无法放弃内心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初心,张锦辉表示愿意一直做一名基层法官,努力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