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中宣部、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开展2021年“最美基层民警”宣传推选活动的相关部署,近期,梅州市公安机关广泛动员、层层推选,最终评选出10名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2021年度全市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他们中有提供贴心服务的窗口民警、有与辖区百姓心连心的社区民警、有指挥道路交通的交通民警……他们扎根基层,用负重前行换来岁月静好,用点滴行动书写最美警察故事。为此,《梅州日报》推出2021年度梅州公安“最美基层民警”特别报道,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曾献均:执着如初 誓言在心
“35载漫漫峥嵘路,且把年华献警营。”53岁的曾献均,把最美好的年华岁月都献给了公安事业。自1986年加入交警部门以来,曾献均处理交通事故案件7000多起,参与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100多起,成功侦破数起性质恶劣的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以及多起久拖未结的陈年旧案,并多次受市、县公安局嘉奖和表扬,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曾献均(右二)与同事商讨交通事故案件情况。
2015年12月16日凌晨,五华县城银湖酒店门口发生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的案件。由于事发地附近的监控只拍到一段模糊录像,无法看清车辆车型和号牌,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案件侦破的希望非常渺茫。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倔强”的曾献均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和同事反复观察监控录像拍摄到的“车影”特征,并结合事发地留下的刹车痕迹和遗留碎片,初步判断出肇事车型。紧接着,曾献均为了更精准地锁定目标车辆,他先后走访了水寨镇、河东镇等二十多个村庄,摸排近三百辆同类型车辆,调集两镇沿途的监控视频进行逐一分析,还发动农村交通协管员提供线索。
为了尽快侦破该案,曾献均每天都在梳理卷宗材料以及核查线索,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废寝忘食”,最终锁定肇事车型并提取到可能是肇事嫌疑人的模糊图像。凭借这个关键证据,办案民警成功在深圳将犯罪嫌疑人戴某锋抓获归案。“不管有多难,只要能把嫌疑人绳之以法,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曾献均用实际行动交给老百姓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叶敏:刚柔并济 为民护航
调解群众纠纷200多起,处理交通事故900多宗,路面执勤47450小时……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梅州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协管中队副中队长叶敏的辛勤与付出。
叶敏在道路交通执法一线。
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叶敏便一头扎进了交管工作中,这一干,就是26年。交管工作任务繁重,日晒雨淋那是家常便饭,但叶敏工作从不拖拉、不推诿、不扯皮,还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他经常说,做好交管工作要“刚柔并济”。
2020年9月15日,梅城沿江西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双方都以对方错误为由互不相让,争吵不休,彼此剑拔弩张地对峙着,现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眼看就要大打出手。
叶敏见状,马上展现出自己“柔”的一面,和同事一起耐心劝解两边事主。讲事实、摆道理,于春风化雨中将事主的“火气”一一化解。经过叶敏的一番耐心劝解,事故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将事故车辆开走,原本拥堵的道路也恢复了顺畅。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候这些交通事故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事主争的不过是一口气,气顺了,事情自然也就解决了。”叶敏除了有“柔”的一面,亦有“刚”的一面,当遇到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群众时,他也会用出“铁腕手段”,坚决履行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绝不姑息任何违法犯罪。
2021年7月,梅州城区一摩托车逆行驾驶,撞倒行人。叶敏来到现场处置,发现摩托车驾驶人态度强硬,拒不承认自己逆行驾驶,推卸责任。叶敏当机立断,迅速调出当时的监控视频,事发过程一目了然。在“铁证”面前,该摩托车驾驶人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管工作很忙很累,但看到道路交通安全有序,自己会很自豪!”叶敏用他对交管事业的热爱,为老百姓的顺畅出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刘万涌:排忧解难 全心为民
“涌哥,又巡逻啦,先进来坐坐喝喝茶。”在大埔县百侯镇,有一名家喻户晓的“老百侯”,他便是百侯派出所的教导员刘万涌。在派出所工作近10年来,下村上街、入户串门是他日常最核心的工作,凭借着特有的串门“刷脸”技能,他成了镇里老百姓公认的“和事佬”“自家人”。
刘万涌(中)在开展群众矛盾纠纷调解。
针对镇村实际和刘万涌的特长优势,百侯派出所专门设立了“涌哥调解工作室”,并由刘万涌牵头,依托45人的义务调解员队伍,共同做好群众纠纷矛盾的化解工作。
2014年,侯南村的娟姨与果场老板因山林的区域划分问题引发纠纷,由于当时村里没有详细的分界标志,双方各执一词,镇司法、综治部门先后多次调解,都未得到解决。刘万涌介入调解后,前后30多次来到事主家中拜访。经过多次真诚交流,双方终于划定了固定界限,还将纠纷土地变成公用道路造福村里人,至此再无争执。
“点子多、口才好,能说会道,一人可以搭唱一台戏……”这是大家对刘万涌调处工作方面的评价。自“涌哥调解工作室”建立以来,刘万涌共主持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数十起,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刘万涌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服务宗旨,为百侯全镇上下打造警民良性互动的平安创建共同体作出了表率和样板。
黄展丰:心细如发 敢于实践
在丰顺县的街道路口,不管是行人还是驾驶员,都会经常碰到这么一位“老熟人”,他时而疏导交通,时而勘查现场,时而站岗执勤......他认真细致、耐心专注的状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老熟人”就是丰顺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镇中队中队长黄展丰。
黄展丰在路面上指挥交通。
千百次手势不停重复,万千声嘱咐安全出行,身着警服的黄展丰坚守在公安交管一线,把交通指挥岗作为人生大舞台,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确保了管辖道路交通的畅通安全,先后被市局评为“交警之星”、梅州市“十佳交通民警”等。
丰顺县城汶水桥路段是最繁忙的交通疏导点,行人乱穿马路多、中小学校多、非机动车争道抢行多、车辆乱停乱放多和交通辅助设施少,一直是城区的“交通顽症”。无论风雨交加还是冬寒酷暑,在汶水桥路段,都能看到黄展丰忙碌的身影,指挥、喊话、纠违,忙得满头大汗,但车辆仍是排起长龙,黄展丰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班后,黄展丰就立刻换上便服,到路口仔细观察,一边用皮尺测量,一边画图记录。回到家中,饭也顾不上吃,又测算出流量交叉冲突点的位置,反复思考应对之策。他结合实际管理经验,通过摸索实践,逐步掌握了“公交优先、分时放行、东西联动、兼顾非行”的疏导技巧,在有关部门配合下,装上了临时红绿灯,很快缓解了汶水桥交通拥堵这一矛盾,让汶水桥的车流人流变得通畅有序。
黄南龙:不同角色 同样担当
“当戴上白色警帽,我就是一名交通警察,维护辖区交通秩序安全稳定;当戴上藏蓝色警帽,我就是一名社区民警,惩治罪恶守护一方安宁。”自2020年8月调任蓝坊派出所交警蓝坊中队中队长以来,黄南龙便全身心地投入基层警种融合改革工作,在交警、社区民警双重角色的“切换”过程中,他逐渐成为一名农村治理“全科医生”式的公安民警。
黄南龙接受群众赠送锦旗。
今年8月31日下午,黄南龙在单位办公室门口走廊经过时,眺望到不远处的茫茫车流中有一辆可疑机动车,正从派出所对面公路疾驶而过并往深山开去。根据车辆型号和外观特征,并结合前期的工作经验,黄南龙立即研判出该车极有可能是报废机动车,于是立即带员驾车前往拦截。
经过一番山路兜转和缜密侦查后,黄南龙成功在山路一转弯地带将该可疑机动车连同驾驶员一并查获。不出所料,驾驶人李某如实供述了其套用车牌、驾驶报废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黄南龙的敏锐和果敢同样表现在处置矛盾纠纷上。2021年3月23日,石湖村民陈某星与邻居张某新因房屋改造问题发生矛盾,张某新为维权持铁锤将陈某星住家屋顶的十多米围墙砸毁。接到报警后,黄南龙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充分听取了双方意见后,黄南龙通过情、理、法等角度向双方进行劝说教育,希望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并对张某新擅自使用工具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进行了训诫。黄南龙耐心、灵活的调解方式获得了陈某星、张某新两家人的一致认可,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民警名片
姓名:曾献均
工作单位:五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侦查中队
职务:副中队长
姓名:叶敏
工作单位: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协管中队
职务:副中队长
姓名:刘万涌
工作单位:大埔县公安局百侯派出所
职务:教导员
姓名:黄展丰
工作单位:丰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镇中队
职务:中队长
姓名:黄南龙
工作单位:蕉岭县公安局蓝坊派出所交警中队
职务:中队长
文字:陈玮钰 吴永乐 古丹妮 凌如汕
图片由市公安局提供
编辑:张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