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玲开庭审理案件
“法庭上原告方能言巧辩、言辞犀利、混淆事实令人不知所措。然而,主审法官犹如一双‘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排除困扰,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查清事实、秉公执法,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这是一封上诉人写给黄伟玲的感谢信。虽二审并未支持他们的上诉请求,但他们对黄伟玲公正的判决感到由衷敬佩,对判决的释法说理心服口服。
黄伟玲是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一级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15年中,黄伟玲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577件。二审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3个月,而黄伟玲速裁团队平均审理期限仅为22.5天。她因此获得同事赠与“快先锋”的外号,并评价她“快人、快语、办快案”。
近期,黄伟玲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荣誉称号。“这是速裁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对我们团队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善作善成的肯定。”面对荣誉,黄伟玲始终认为,团队是她坚强的后盾。
快人快语 刚柔并济解民忧
黄伟玲在办公桌旁带锁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感谢信,这一封两年前的感谢信虽仅有单薄的一张纸,却被保存得整洁如新。
一封小小的感谢信,不仅凝聚了他们办案的辛劳,更是当事人对他们秉公办案的肯定。“是激励我继续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信物。”
黄伟玲在法院工作至今已19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要她在法律和医学专业中二选一的场景。她用一个“逼”字形容母亲的坚决,以及当时她内心的不愿。
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后,在与法律深入打交道的过程中,黄伟玲逐渐发现,这个专业十分有趣,很适合她。“很适合我的性格。”
即使是第一次与黄伟玲接触的人,也不难发现其快言快语的直爽性格。她既有清晰缜密的思维,又有女性柔和细腻的一面,她说自己内心始终满怀正义。“在断案上需要果断理性,在调解时则需要能共情,与我性格的两面都十分吻合。”
2003年大学毕业后,黄伟玲回到了家乡,进入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并于2006年成为一名法官。
为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当事人诉累,审案不仅要求质量高,还要快,黄伟玲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时刻要求自己保持高效率的审判节奏。
2022年初,两名年轻人因小孩探望权问题向法院起诉,但因双方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激化,在一审中针锋相对、毫不让步,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
黄伟玲在审理此案时,详细了解双方家庭的情况,认真分析,认为通过调解是可以解决矛盾争议的。于是3天内打了几十通电话,单方“背对背”做调解,并不断调整调解方案。
在调解过程中,黄伟玲直截了当地指出双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当事人认真反思,同时也结合自己作为两个小孩的母亲的情况,设身处地希望双方当事人为小孩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说到动情处,她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黄法官是真心为我们好,为我们的小孩好。”双方握手言和,达成探望方案。
黄伟玲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虽然生活中心直口快,但对待当事人却始终充满尊重和耐心,每个当事人的话她都要认真倾听,每个当事人的诉求她都认真了解。
办案“快先锋” 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2.5天
黄伟玲有一头利落的短发,她说为了工作方便,将长发剪短,没想到越剪越短,只剩下如今的“男仔头”。在茂密的短发中,能清晰地看到散落其间的白发,虽然是1981年出生的“80后”,却早早地白了头。“这些白发都是速裁团队成立这一年多里熬出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黄伟玲瘦了十几斤,曾经为微胖而烦恼的黄伟玲成功瘦身。2021年10月,梅州中院推进民事繁简分流改革,成立民商事速裁团队,一向办案快的黄伟玲被选中作为速裁团队负责人。黄伟玲带领9人的速裁团队,在半个月内迅速制定《速裁团队规程》《速裁程序庭审流程》《速裁团队运作、分工细则》,为速裁运行提供有效制度支撑。“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白天与团队‘头脑风暴’,夜里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觉,整夜思考如何运转。”黄伟玲说。速裁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试验,实行“二次分流”模式,推行诉前联调,简化庭审程序,推广“简式裁判文书”,加大线上诉讼力度,建设审判梯队,为化解“案多人少”矛盾开辟了速裁新模式。“案件量大的时候,一个上午可以审理三四个案子。”黄伟玲说,那段时间里,自己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还要保持清醒,高质量审结案件。1年3个月的时间里,速裁团队以“3个员额法官+3个法官助理+3个书记员”的审判资源配置,承办了全院4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团队共收案1528件,结案率100%,平均审理期限稳定在22.5天。“饭堂最晚到的人肯定有速裁团队的人。”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服务中心主任丘永明说,饭堂都会为迟下班的速裁团队成员和其他加班的干警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如今速裁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回想起那段日子,黄伟玲认为虽然很苦很累,但却是她职业生涯中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
守护公正 “既然选择了法官 就要守得住初心”
“如果想要优厚的经济待遇,就别做法官。既然选择了法官,就要守得住初心。”黄伟玲坚信,法官是神圣不能亵渎的职业。
在审理一宗民间借贷纠纷中,双方因对一审计算的利息存疑上诉至梅州中院。上诉人即原审原告在法院尚未作出二审判决的情况下,举报黄伟玲办案不公。
不偏不倚却遭投诉,黄伟玲感到非常委屈。但职业信仰告诉她,误解必将随着公正司法而消除。她反复阅卷、查找类案,多次开庭审理,最终对案件改判。
结案后,原审原告多次表达感谢,并通过明示暗示的方式希望赠送财物表达心意,都被黄伟玲拒绝。
“你是值得老百姓信任的法官”,最终上诉人以锦旗致谢,并由衷感言遇到了黄伟玲这样的好法官。
因长期伏案工作,黄伟玲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每当病发时,腰疼得直不起来,但只要还能坚持,哪怕疼得额头冒汗,她绝不轻言休息。办案十几年,黄伟玲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虽然工作繁忙,但因家庭情况特殊,黄伟玲不得不在家庭和事业中寻找平衡点。
黄伟玲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时常加班和出差。公公已瘫痪十多年,婆婆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
2008年黄伟玲考取了在职研究生,2009年大女儿刚满月,她就带着女儿和婆婆、妈妈一起到广州读书。2016年11月,刚刚生完第二个孩子的黄伟玲又放弃了产假,毅然选择入额,坚守在审判第一线。
每夜待家务处理妥当,小孩都睡了,黄伟玲还需拿出文书底稿仔细校对,直至深夜。于她而言,人民的法官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身份。“我为自己的工作自豪,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