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自1996年进入兴宁法院工作以来,陈利聪扎根基层审判第一线,坚守法治初心,刚柔并济秉公办案,审结各类案件超2000件,办案质效名列前茅,荣获“平安广东建设先进个人”、兴宁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守护天平
忙碌,是陈利聪工作常态。
“那几个月晚上9、10点,陈法官总是催我们先回去,她还要再看看案卷。”法官助理小罗这样说。
2021年7月,省高院重点督办的2件涉黑案件案情疑难复杂,审理难度大,是压在主审法官陈利聪心头一块“大石”。
2起案件、179册卷宗、20名被告人、13项指控罪名、12起违法犯罪事实、犯罪时间跨度24年……这些数字,陈利聪难以忘记。
带领团队认真研讨案件
“要把案件办成铁案。”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材料,陈利聪迎难而上。她精心拟定审理方案,多次组织合议庭成员认真阅卷、集中研讨,全面深入疏理案情脉络,并多次主持召开庭前会议,组织控辩双方展示证据,归纳争议焦点,只为庭审不出任何差错。
14天庭审,每天持续8小时,陈利聪以娴熟技巧驾驭庭审节奏,平稳高效推进庭审流程,逐一审查存疑事实和证据。高强度庭审后,案件进入到评议、宣判阶段,陈利聪率领团队又连续奋战60天,反复推敲案情,细致撰写判决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主审涉黑案件庭审现场
“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来校对判决书。”书记员小林对陈利聪的“吹毛求疵”印象深刻,“一个‘的’字都要反复斟酌。”最终,2份分别为47万余字、14万余字的判决书出炉了。
案件顺利审结,二审维持原判,正义得彰。
利剑出鞘,要“稳、准、狠”,也要讲究“快”。
2022年11月15日,20分钟完成2起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全部庭审活动,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均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3天……这是陈利聪坚持简案快办,积极运用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的成果。
陈利聪深知,“快办”的前提是要“保质”。为了给庭审“瘦身”打好基础,陈利聪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统一案件甄别、标识、分流标准,实行集中立案、移送、排期,做足庭前准备工作,保障案件快速流转和集中开庭审理。2021年以来,陈利聪审结刑事案件114件,其中适用速裁程序审结案件26件,速裁程序适用率22.81%。
侠骨柔情
“老人家辛苦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都搭进去了!”
2022年6月8日,央视新闻《法治在线》节目专题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兴宁的养老骗局。犯罪嫌疑人苏某打着“国家建设康养中心”旗号,拉人头入群并发展下线投资。这个号称“既能赚钱又能养老”项目吸引了超150人投资,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人,涉案金额上百万元,社会关注热度居高不下。
这是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兴宁法院受理的养老诈骗首案。陈利聪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连日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
在吃透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陈利聪靠前工作,针对案件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好评估预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资金流水、调查笔录、证人证言等材料,她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刨根问底,认真核对每一笔涉案款项,细致审查证据材料,准确把握、精准定性。
主审养老诈骗案件庭审现场
9月15日,法槌定音。仅用时56天,案件高效审结,被告人苏某服判。案件一审生效后,陈利聪第一时间将案件移送立案执行,“早一天开展追赃挽损工作,就能争取早一天为老人们拿回被骗的养老钱,我才能放心!”陈利聪说。
开展养老诈骗普法宣传活动
“源头防范工作多做一点,老年人就离诈骗远一点。”结案后,陈利聪没有就此止步,深挖案件隐藏的监管难点痛点,向市场监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联合本院宣传部门开展养老诈骗普法宣传活动,共同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惩教结合
判后回访传递司法温度
黄某因家贫欠债一时心生贪念,盗走服装店“老东家”七千余元。考虑到黄某案发后退还赃款,已取得被害人谅解,且认罪悔罪态度良好,本着教育、挽救的初衷,陈利聪最终决定对其适用缓刑。
此类案件案情清晰明了,本无需花费过多功夫。但陈利聪注意到,黄某是一名90后单亲妈妈,孩子还不到三岁。
“你还年轻,走错路还来得及回头。我也是一个母亲,母亲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镜子。希望你悬崖勒马,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宣判后,陈利聪留下黄某及其家属,促膝长谈,并叮嘱被告人家属多关心照顾其日常生活,帮助黄某改过自新。
“陈法官,我懂了,哪怕生活再艰难,为了孩子我也要走正道,做个让孩子骄傲的妈妈!”黄某抱着孩子,真诚地向陈利聪道谢。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这是陈利聪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