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梅州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公益保护核心,强化责任担当,采取多项举措,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开展。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20件,其中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0份,提起公益诉讼16件,已判决14件,全部胜诉并已生效;各项办案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破坏的林地、耕地7582.98亩,督促整治造成扬尘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企业98家、禁养区养殖场526家,督促清理河道、水源地垃圾8422吨,督促追缴国有财产3685万元,有力促进依法行政,维护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力助推梅州加快建设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平安之乡”。
一、强化组织领导,率先挂上“启动档”。一是积极争取指导支持。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及时主动汇报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公益诉讼工作的重大部署安排、重大案件办理情况、重大工作进展及遇到的重大问题。兴宁市检察院协调推动该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省作出首个县级人大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在检察公益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等,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机制。专门成立以检察长任组长的公益诉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案件线索移送暂行办法》,规范公益诉讼线索的发现、移送、办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案件信息互通、监督资源共享,为开展公益诉讼打好前站。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主动发声,依托新闻媒体、“两微一端”、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典型案例、滚动播放自制宣传片,印发宣传手册,全面展示工作成效,积极以案释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切实增强群众维护公益的法治意识,为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聚焦公益核心,精准挂上“加速档”。牢牢抓住“公益”核心,聚焦财产保护、脱贫攻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逐一排查,多渠道摸排案件线索,加速推进公益诉讼工作。一是在服务保障社会稳定中精准发力。针对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群众不动产权登记难的情况,把检察监督重点放在诉前程序,借助诉前程序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公益损害及时有效化解,蕉岭县检察院督促该县相关部门追缴某房地产公司拖欠多年的税费、人防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合计2100多万元,维护国有财产安全。兴宁市检察院向该市住建部门发出24份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追回行政罚款77万多元,报建费1058万多元,推动该市22个问题楼盘进入不动产权登记办理阶段,有效化解居民集体上访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在服务保障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精准发力。积极参与扶贫领域各类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与财政、扶贫等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对涉农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扶贫政策红利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如针对生猪养殖场骗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的情况,相关基层检察院向当地财政、畜牧等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成功追回生猪补贴款330多万元。三是在服务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精准发力。梅州市检察院办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专案,两级检察院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城区扬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梅江区检察院、梅县区检察院督促关闭违法养猪场、蕉岭县检察院督促整治禁养区养殖场290家、大埔县检察院督促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整治非法采矿修复水土流失、丰顺县检察院督促该县12个镇政府全部关闭拆除26家非法牛蛙养殖场等,有力推动了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四是在服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中精准发力。全面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疫苗及儿童药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现场检查、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网络餐饮服务监管等,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共发出专项监督检察建议63份,均得到有效整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突出刚性监督,及时挂上“保险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一方面,充分发挥诉前程序督促相关主体自省纠错的功效,通过发出检察建议、“诉前圆桌会议”等方式,积极促使行政机关自我纠错,推动问题得到实际解决。在去年办理的320件公益诉讼案件中,全市检察机关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0份,被采纳并积极进行整改的占98.66%。另一方面,紧扣维护公益的核心目标,对于不采纳诉前检察建议或整改不到位、致使公益仍处于持续受损状态的行政机关,坚决适用“提起诉讼”的刚性手段强化监督职能。去年,经层报省检察院审批,兴宁市检察院就对该市某局怠于履行监管职责一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综合调研科根据市检察院和兴宁市检察院报送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