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粤北山区苏区县法治建设基础薄弱的现实,借助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与沿海发达地区广州市黄埔区开展法治建设结对活动,通过机制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共创,念好法治“山海经”,助推丰顺法治融湾提质增效。
机制共建,提升法治建设经略思维
两地共同签署法治建设结对提升机制备忘录,成立工作组,明确具体措施和重点内容。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访问交流,丰顺县司法局到黄埔区司法局实地参观,派员到黄埔区司法局跟班学习,实地考察社区矫正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等情况,深入了解法治建设运作模式;同时邀请黄埔区到丰顺县交流指导,学习借鉴黄埔区先进法治工作经验。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建立结对提升工作联系小组,抄报法治工作信息,及时沟通交流双方法治建设新思路新举措,共同提升法治建设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两地互相抄报法治工作信息22篇,成为推动法治工作均衡协调发展的“独家秘籍”。
资源共享,提升行政案件经办水平
两地统筹法治资源实现互通共享,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展同堂培训7场次,围绕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等焦点问题深入剖析解读,提高案件经办法治思维能力。发挥黄埔区行政案件经办团队的专业优势,由双方共同评议复杂、疑难行政案件3宗,梳理明确争议焦点,给出指导意见和办案建议,交流在不同地方立法和行政纠纷背景下办案思路上的差异,更好地纠正执法部门对法律法规的理解适用的偏差。借鉴黄埔区印发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引和执法高频问题梳理手册的做法,助力丰顺县16个乡镇全面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模式共创,提升法治品牌经验交流
两地因地制宜,互学互鉴,结合本地社区环境和社区矫正对象群体特征精准发力,创新法治品牌,推动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黄埔区司法局打造“金不换”志愿服务品牌,在街道成立“金不换”志愿服务队,建立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鼓励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丰顺县司法局打造“围屋工作法”品牌,将法治教育和客家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营造“围屋式”社会环境,帮助社矫对象在传承客家文化中认知自我,在弘扬客家文化中修复社会关系。丰顺县社区矫正中心高标准建设“三区十九室”,在全省率先通过创建验收,被命名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智慧矫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