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繁荣发展法治文化的关键之举。丰顺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推进全民守法普法,整体构建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大普法格局,让“高大上”的法言法语接地气、聚人气,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让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和自觉。
据了解,丰顺县普法工作在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网上量化评估情况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全周期普法
打造“长效化”普法新品牌
普法宣传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嵌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这就意味着普法宣传需要从“突击式”“运动式”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除了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应的普法活动外,更应注重满足群众的日常所需,发挥出普法工作的长久效用。
丰顺县紧扣“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打造“普法百灵鸟”项目,在每年年初制定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将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划分为6大项20小项,明确普法工作的“任务书”,划清普法“责任田”,推动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据统计,“普法百灵鸟”项目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28场次,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共推送216篇内容,投放各类普法公益广告300多场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万多人次。
根据这一普法项目提炼的党建品牌《普法百灵鸟 党员群英榜》还斩获梅州市第四届党建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
全过程普法
打造“创新型”普法新样板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全过程,开展有体验感、参与感的法治宣传教育是做好普法工作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丰顺县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责任制,协调普法责任成员单位,率先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学法治第一课、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优化法治服务“菜单”,为未成年人提供沉浸式学习和实践平台,让法治教育寓教于乐。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段、治未病。
普法宣传作为预防矛盾的重要抓手,丰顺县积极提炼典型案例,开展“以案普法”,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电声行业作为丰顺的特色主导产业,企业经营模式趋同,矛盾纠纷类型趋近。丰顺县司法局针对这一特点注重以案释法,将运用“丰调语顺”调解工作法成功调解的一起劳动争议归纳成普法案例,获广东省电视台珠江频道《法案追踪》栏目组专题制作报道,为当地电声行业上了一堂关于“劳动争议”的生动法治教育课,取得“调解一案 教育一片”的良好普法效果。
全覆盖普法
打造“服务型”普法新模式
普法加上民族特色,有法味更有趣味。
围绕梅州唯一少数民族(畲族)潭江镇凤坪村村民的法治需求,丰顺县司法局联合多部门深入凤坪村开展“典亮畲乡 共助丰收”民法典宣传进乡村主题活动。这场活动是丰顺县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实现普法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在实现全覆盖的同时,丰顺县更注重分类施教开展精准普法,使普法工作既“广撒网”又“精聚焦”。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宣传周期间,制作普法短剧《第二十条》,通过消费者日常踩“坑”的生动案例,引导消费者提高警惕,防范各类消费陷阱。针对大众的普法需求,普法志愿者将反诈小品《最熟悉的陌生人》搬上丰顺县首届春晚舞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反诈知识。聚焦企业的法治需求,丰顺县司法局成立丰顺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打造“普法扬帆 营商无忧”普法项目,开展“菜单式”精品法治服务,定期到全县各企业开展法治惠企、援企等活动普法工作,累计开展送法进商会、进企业等暖企法律服务活动39场次,该项目荣获2024年广东省优秀普法项目,这也是丰顺县司法局连续5年获评省级优秀普法项目。
现如今,常态化长效化的普法宣传正紧锣密鼓开展,“普法+调解”“普法+文艺”“普法+非遗”,从广场到舞台、从城区到乡村……一场场覆盖人群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宣传主题突出的丰顺特色普法宣传活动正在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