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豪父母以务农为生,且年事已高,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维持家庭生计、保障孩子温饱上,对青春期前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学习习惯培养缺乏科学认知和有效方法。
法院干警基于前期调研掌握的家庭情况,在个性化恳谈交流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将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文转化为“听得懂、能用上”的“育儿指南”。
“豪豪有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平时会和你们聊同学间的趣事吗?”走访现场,法院干警在与豪豪交流后,便转而询问其父母。
“这孩子放学回来就自己写作业,但我们没文化,也辅导不了功课,就盼着娃能多读点书,不闯祸就行。”豪豪的父母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搓着布满老茧的手。
“如今时代不同了,孩子们接触的信息五花八门,咱们的教育理念也得跟上。比如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孩子可能分辨不清,咱们得多引导,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针对这一情况,法院干警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结合青春期男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情境带入+案例解析”模式,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到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进行耐心讲解,并建议豪豪父母通过田间劳作的谈心、饭后散步的交流等日常场景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听完干警的建议,豪豪父亲笑着拍了拍豪豪的肩膀:“以后爸爸妈妈每天抽出时间听你分享学校的趣事,好不好?”豪豪的眼睛倏地亮起来,轻轻点了点头。
法院干警与志愿者还到茗茗家中走访慰问。此时其父亲刚结束工作,正蹲在门口擦汗。据悉,茗茗母亲患有精神障碍,难以履行教育职责。面对女儿青春期的成长变化,父亲有些手足无措。
“可以通过一起看新闻、讨论校园事件,引导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交友观。”法院干警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青春期女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醒茗茗父亲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父亲认真地听着,望着茗茗,表示会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爸爸”。
据了解,蕉岭法院积极守正创新,将司法审判与社会资源有机衔接,通过与县阳光爱心协会合作、聘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一系列举措,借助义工协会志愿者来源广泛、熟悉民情的优势,充分整合和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起全覆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蕉岭法院共面向19个家庭开展案外走访帮扶、家庭教育指导,获得受访家庭的积极反馈与高度认可。
蕉岭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延伸司法职能,进一步丰富拓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应用场景,“向前一步”做细走访调研和法治宣传活动,深入了解家庭需求,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向后一步”做实矛盾化解和帮扶回访工作,及时解决家庭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跟踪指导效果,推动形成司法保护与社会关爱协同共育的互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