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动态

蕉岭法院: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 “三向”发力催生基层治理新蝶变

2025-07-07 10:18:49      来源:掌上梅州

乡村兴,百业兴;“三农”稳,天下安。蕉岭县位于粤东北部,具有“大农村、小县域”特点,资源、生态、农业优势明显,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互换转租、承包经营、买卖合同等涉农纠纷逐渐构成矛盾纠纷的“热力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以点带面推进涉农纠纷“预防性化解”,护航“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蕉岭法院新铺法庭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聚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职能定位,以辖区三圳镇为试点,建立“法庭+镇综治中心+多方协同”共治机制,以先行先试的精神开启“法治赋能+多元共治+实质解纷”融合解纷之旅。2024年以来,通过三圳镇综治中心分流案件390件,其中调解成功383件,调解成功率98%。无讼是求,调处息争,让法治在乡土中扎根,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

横向聚合 搭建源头解纷“联动站”

“杨某拒不支付违约金,也不配合交还土地,我们该怎么办呀?”福北村十余名农民代表来到三圳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原来,2021年,嘉某农业专业合作社向福北村52户农户集约了210余亩耕地,签订了四年的土地租赁合同。集约后,案涉耕地由该社大股东润某公司实际使用。2023年底,润某公司的实控人杨某表示不再续租,并承诺支付违约金7.8万元。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杨某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违约金,也未清退案涉土地。嘉某合作社亦在2022年未经清算即注销。村委会多次协调未果。

耕地,紧紧连着百姓饭碗。综治中心引导员了解基本情况后,迅速启动综治中心协同共治机制,并邀请新铺法庭张彬洛法官提前介入调解工作。“法官来给当事人算算法律账、经济账,能更快‘拨云见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综治中心主任黄锦坤介绍道。

次日,由法官、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资深调解员组成的“护耕调解专班”来到福北村。

“他言而无信,我们现在就要他按协议支付违约金,并清退好土地。”村民气愤不已。

“公司经营不善,现在没钱支付违约金。”润某公司滔滔不绝地诉苦。

双方互不相让。

“按照合同,你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假如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会产生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等费用,还会影响公司声誉……”

张彬洛翻开土地租赁合同,细细地给润某公司算起法律账、经济账。

调解不是迎难而上,要因势而为。三圳镇司法所所长丘雄彬与其他调解员一起劝导村民“换位思考”,将“对抗式争执”转化为“共赢式协商”。最终,在多方协同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润某公司即日清退土地,承诺一个月内支付清违约金。

看着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张彬洛望了望远处被“重组”后的案涉耕地,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建议镇政府提前招商引资,引进新企业“接盘”案涉土地,快速复耕。

“引进新企业,既整体盘活了案涉土地,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农户的损失,这个主意好!”三圳镇党委副书记张伟凇赞道,并马上开展相关工作。

一个月后,浙江某农业企业进驻,与52户农户签约,将案涉地打造成蚕豆种植基地。

图片

农户们正在采摘蚕豆

近年来,随着三圳镇乡村产业发展的全面铺开,涉农纠纷也随之呈多发态势。然而,涉农纠纷具有急、难、杂等特征,且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弱,案件存在审理难度大、审理周期较长等问题。

对此,为妥善化解此类纠纷,新铺法庭坚持专业化审理和参与基层治理并举,探索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一方面,加强类案专审,不定期开展业务研讨,梳理案情、分类研判、对症下药,保证案件质效。另一方面,提升涉农纠纷诉前调解力量,联合三圳镇综治中心,依托“1+6+N”工作体系,组建由法官、综治中心及司法所工作人员、下乡组联络员、村干部、“五老”调解员等组成的调解组,合力攻坚基层“疑难杂症”。目前,已建13个调解组,“联合作战”工作模式在三圳镇全面铺开……此外,还建立回访机制,对调解成功案件,积极开展跟踪回访,督促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及时履行义务,调解后自动履行率达98.5%。

“基层治理需要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攥指成拳’比‘单打独斗’要高效便捷得多。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多元解纷‘桥头堡’是民之所向。”提起协同共治机制建立初衷,张彬洛侃侃而谈。

图片

新铺法庭庭长张彬洛到案涉土地开展回访,向镇村干部了解具体情况

纵向延伸 建立先行调解“指导站”

“希望法官多指导,坚持分类调解,形成类案调处机制。”

“希望法院对综治中心、镇村干部强化培训指导。”

“希望法院力量再靠前,指导完善基层治理工作,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

推进会上,镇村两级干部纷纷反映“解纷难”,希望法院多指导调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铺法庭、三圳镇综治中心决定联合探索建立先行调解“指导站”,法官以“理论赋能+实战练兵”双轮驱动方式为镇村两级干部送上“法治锦囊”,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专题授课、“量身定制”类案调处指引、《民法典之农村常见法律知识100问》《村民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如何调处乡邻屋檐下的积怨、山林土地的纠葛、产销契约的波澜……法治雨露不断浸润着这片富饶的“鱼米之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战练兵”也常态化开展。

“这土地是我们村民小组的,没经过我们同意,你们凭什么在这修建厕所?”2019年,刘氏宗祠理事会从当地村民刘叔手中取得祠堂附近一块空地使用权,拟修建公厕。但另一村民小组村民以案涉土地权属有争议为由,多次阻扰公厕修建。“小厕所”连着“大民生”。6年的拉锯战,让该案成为首个“实战培训”课程。

图片

蕉岭法院联合三圳镇综治中心、三圳镇司法所、福北村委会就刘氏宗祠建公厕土地权属纠纷开展“1+6+N”专题研判会

“调解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要善于转变思路,从实质性化解矛盾出发,根据纠纷的产生原因、背景、症结、焦点、难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土地权属演变久远且模糊,如何找准切入点?公厕一定要新建吗?有没有可替代的方案?……”指导调解中,张彬洛循循善诱。

调解现场,调解员迅速调整解决方案,就争议难点第一时间咨询张彬洛。有了专业底气之后,便与村里的“叔公头”一起说事理、谈情理、弘礼法,不断寻求“最优解”。面对面、背靠背,经过多轮长达数天释法明理、以礼换心,终于峰回路转,以一村民自愿提供现成卫生间供刘氏宗祠长期使用而息事宁人。至此,这场长达6年的拉锯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基层是矛盾纠纷的聚集地,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关口’。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能让矛盾隐患更早被发现、处置。”张彬洛表示,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做实指导调解,做优前端治理,促纠纷化解于未发、未诉、未决阶段。

图片

新铺法庭庭长到刘氏宗祠空地开展实地勘察

2024年以来,“指导站”开展专题授课、实战练兵13次,发放调处指引、法律知识等各类宣传册3000余份。“有了指导后,调解员调解案子的底气都足了,可以随时向法官咨询法律问题,请法官指导化解纠纷,老百姓也更加信服。”具有丰富基层调解经验的丘雄彬感叹道。

解纷能力“信得过”、既有权益“守得住”、公平正义“看得见”。“三得”是三圳镇构建“先行调解+法律指导+督促履行”机制的目标。2024年,全镇13个村社区全部被评为“无信访村(社区)”。

图片

张彬洛为三圳镇镇村干部讲授“农村法治第一课”

斜向沟通筑牢衍生案件“防火墙”

“张法官,我们按风险提示函建立了机制,梳理了土地流转家底,全覆盖纳入了监管。”3月21日,张彬洛法官向三圳镇政府开展风险提示函“回头看”时,张伟凇连连感谢。该风险提示函的发送,源于新铺法庭审理的9个经济合作社起诉村委会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纠纷案件。

三圳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广东省蔬菜特色小镇,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土地集约在这成为常态,然而民事活动繁荣的背后,时有“合同缔约失范、履约诚信缺位、争议化解粗放”等问题出现。为助推该镇防范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风险,在充分调研该类纠纷案例情况后,张彬洛起草风险提示函,结合当前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多发、基层组织和农户的法律意识不强等系列问题,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及加强事前审核审查、事中监管服务、事后处置化解等方面予以提醒镇政府提前介入风险防范处置。

2024年9月,这份风险提示函送到了三圳镇政府。收到风险提示函后,三圳镇政府立即协同各部门、村委进行座谈,对如何防范土地承包经营风险进行了专题研判;并邀请张彬洛法官详细解读了有关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让镇村干部对土地承包法律理解得更加透彻,以便于指导农户预防和减少同类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

“一书一函”是“治未病”之良药,以司法建议推动管理规范、以风险提示函帮助预防和降低各类风险。一年来,新铺法庭发出司法建议、风险提示函6份。2025年5月,涉三圳民事案件收案量同比减少96件,降幅达27%。“通过个案办理有效延伸到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这是面对大量案件的治本之道,更是为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张彬洛如是说。

人民有期待,司法有担当。“三向”工作模式串联、凝聚起了基层治理的合力,实现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切实为辖区群众按下了“止纷键”,为司法服务按下了“快进键”。今后,蕉岭法院将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法院与综治中心的融合发展,将“无讼是求”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末梢,推动“浸润式法治共建”,让法治在基层治理中迸发新的生命力,让共同守法的场景在蕉岭不断涌现。


政法要闻
热点内容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