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你们来把地一量,大家都心里有数了!”4月17日,兴宁法院龙田法庭通过“法院+综治中心”协同解纷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土地流转合同纠纷。
2023年1月1日,被告戴某与原告龙田镇某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约定300亩土地以出租方式流转给戴某,租期10年。戴某在支付部分租金后,以出租的具体亩数存疑为由拒付剩余租金,双方由此产生纠纷,村委会遂诉至法庭。
法官在涉案土地现场勘验。
鉴于土地纠纷的特殊性,且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愿,兴宁法院龙田法庭承办法官依托“法院+综治中心”协同解纷机制,与镇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镇村干部组成诉调对接团队,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涉案土地进行现场调解。
“这些地块肯定没有300亩!”
“那我们今天就把地量一量,以后合同就照着这个数来,同意不?”
各方一拍即合。经过对争议地块进行实地丈量、勘验后,村委会主动将部分不适宜种植的地块剔除,最终核定被告实际承包的土地面积为271亩,双方均对此次测量结果表示同意。
“老戴,有争议可以坐下来谈,不能单方面违约,这份白纸黑字的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法官拉着戴某一起坐在田垄上,耐心地进行释法说理。
戴某点点头说:“法官,之前我也有不对,以后会按时履行合约的。”
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最终,在诉调对接团队的“田间调解”“地头普法”下,原被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据悉,兴宁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派出6名员额法官以轮值形式入驻兴宁市综治中心,及时开展指导调解,推动矛盾纠纷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和联动化解;同时进一步深化“庭、站、点”融合共治机制,发挥镇街、综治办、司法所等属地优势,成立“法院+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法治解纷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多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