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创新

梅县南口派出所创新农村警务模式 打造“枫桥式派出所”

2019-08-05 16:54:19      来源:梅县区政法委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在全国铺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对于梅县区公安分局南口派出所来说,这就是日常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只要有需要,民警始终守护在身边。
 
  南口派出所充分发挥警务区民警的桥梁作用,积极依靠群众,联系群众,依托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组织、镇级司法所、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驻农村律师等基层组织构建“三线一连接”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新体制,织牢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依靠这一张网,南口派出所敏锐发现问题,确保平安不出事,致力于打造办证服务一条街,服务不缺位。这不仅仅使南口所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更为树立梅县公安良好形象增光添彩。
 
  矛盾纠纷“一网打尽”,实现矛盾不上交
 
  在南口镇织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以基层一线的村委会为主导,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生产队队情,易掌握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的优势,形成“矛盾纠纷”的“排查线”;以镇级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组成 “化解矛盾”的“化解线”;以驻村律师作为第三方以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普法教育等角度对矛盾纠纷进行法律层面的剖析和化解,是矛盾纠纷化解的“辅助线”。而作为公安派出所广泛接触群众,能广泛收集矛盾纠纷的苗头,同时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既是矛盾纠纷的排查者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直接参与者,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连接线”。这便是南口特色的“三线一连接”组成的立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
 
  辖区的平安,离不开派出所的打击防范。潭江村是南口所辖区的众多村之一,潭江村地处南口镇边沿与兴宁市径南镇相交错,一条村道穿村而过连结更边远的白叶和油坊两个村,地形复杂,虽然人口不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前被称为“三不管”地带,村民与径南镇村民因为不属于同一行政区管辖,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造成山林、土地纠纷不断,同村村民关系也不和睦,邻里纠纷时常发生,小偷小摸案件时有发生,群众整体安全感和满意度较差。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该村村民和谐平安,近年来,潭江村探索采用“一村一律师”的政策。“过去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现在可以咨询驻村律师了,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了。真好!”潭江村村民李阿姨说道。
 
  今年5月,因历史遗留问题,范某和刘某因责任水田使用问题起了争执。就在两人争执不下,准备动手时,邻居小马告诉他们可以询问村里的驻村律师,或寻求派出所的帮助,毕竟用法律解决才是最恰当的。听到这个,两人一起来到了村子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询问。为尽快解决此事,律师小张将这一情况发到了工作微信群。这时群里的南口派出所所长王世杰看到了这个消息,马上让熟悉该村的民警配合村干部对此事开展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翻阅历史档案资料,最终发现原来这块水田双方具有承包权和使用权,只是双方的使用面积有所不同。为了解决双方争执,在派出所、镇村干部及驻村律师共同见证下,范某和刘某签订了《水田互换使用协议书》,握手言和了。这个矛盾最终解决在萌芽阶段了。
 
  敏锐发现问题,确保平安不出事
 
  南口派出所一直有着“侨民服务无小事,群众利益记心上”的传统,近年来也一直在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派出所。记者采访发现,哪怕是侨民回老家探亲,宴请族人和亲戚,南口派出所都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无论是现场秩序的维护还是宴席的食品安全,派出所都会抽出民警确保宴请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南口派出所辖区内正在建设的梅州西高铁站最容易发生工地失窃案件,南口派出所虽然只有12名民警,但仍抽出警力日夜巡逻。
 
  春节前,民警在夜巡中就发现了一起正在盗窃工地钢材的案件,人赃俱获之后高铁站施工方才知有内鬼作案。南口镇是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开放型景区,旅游旺季人流量可达1.5万人。由于派出所服务工作到位,引导景区完善做好景区标识和路线,向村民宣传商品服务理念,近年已很少发生游客价格纠纷和误摘农作物、误闯民居等纠纷案件。
 
  5月31日中午,因合同纠纷,在南口潭江村发生了工人拦路堵车的情况,在该村的平安微信群里,得知这一消息后,南口派出所立即派员赶到现场,并请该镇书记、村领导协助调解处理。最后因处理及时,调解到位,这一事件得以妥善处理,一场危机消于未然。
 
  打造办证服务一条街,服务不缺位
 
  南口镇由原南口镇、瑶上镇、菏泗镇三镇合并而成,总面积262平方公里,下辖46个村和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7.5万人,其海外侨民基数已远超南口本地居民,仅侨乡村就有海外侨民4000余人。
 
  用当地人的话说,在南口镇家家户户都有海外亲戚。南口镇侨民遍布海外数十个国家,侨民每年回家探亲、寻亲和祭祖的情况特别多。服务侨乡、服务侨民,在当地群众眼里,南口派出所民警的服务精神已经深入骨髓。由于侨民众多,华侨寻亲的情况时有发生,2018年4月13日就遇到一起海外侨民前来寻亲的事。
 
  当日下午4时许,南口派出所突然来了七、八名说着普通话的男女。他们有的说自己来自印尼,有的说来自新加坡,更远的,甚至还有自称来自美国的。值班民警经过一番核查后得知,原来这些人都是陪同其中一名叫钟某的印尼男子前来寻亲。“我们二十多年没有联系,只记得我阿舅舅的儿子大表哥叫邹XX,有个儿子邹某在南口镇车陂村,但不知道具体住在哪里,也没有联系电话”。钟某称,他们这一群“国际友人”在4月9号飞抵深圳后,稍作休息就赶来了梅州,不过,根据已有的线索,钟某却迟迟没能找到失联多年的亲人,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派出所寻求帮助。
 
  民警了解情况后,通过对方提供的姓名,通过与当地村干部联系,核实到该村确实是有邹某此人,并了解到他家的确有印尼华侨。民警通过查询邹某的户籍、照片等资料,钟某一眼就认出了已有20多年未见面的表侄子。随后,民警通过电话联系上了邹某。
 
  邹某获悉亲友寻访后,当即冒雨赶到了南口派出所。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两人激动地深深拥抱、热闹寒暄、合影留念,场面让人眼眶温热。
 
  从上门求助到拥抱20年未见的亲人,南口派出所前后只花费了约30分钟,这高效的背后和南口派出所服务侨乡的传统分不开。
 
  “枫桥经验”源于公安、来自基层。在梅县区南口这个普通的乡镇,南口派出所民警认为只有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更了解群众,平安和谐之乡的建设效果才能明显。
 
  2019年上半年以来,南口镇有效警情比同期下降16%。辖区有效警情下降,这充分说明梅县区公安基层矛盾排查化解能力增强,不上交矛盾,平安指数增高。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法要闻
热点内容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