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完善自治机制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丰富基层公共服务内容、创新乡村群众自治模式等方式,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去年开展的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乡村治理工作荣获重点专项工作全省第一。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我市各镇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领导、党组织建设,优化阵地布局,聚焦党建元素融合全科网格治理服务,以“红色堡垒”提升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五华县水寨镇黄狮新村。(林翔 摄)
五华县水寨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起全科网格组织运行机制,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总网格长,挂点村(社区)镇领导班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下设片区网格员、志愿网格员,还制定了全科网格志愿网格员“暖心十二条”、志愿网格员积分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治理服务工作重心下移,激发志愿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兴宁市罗岗镇溪群村打造党建引领下的“议事厅”平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从“组织软弱涣散村”蝶变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启振兴之路……目前,我市共有1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县、4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1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8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积累了一批“党建+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
探索治理路径 树立文明风尚
在平远县河头镇的旅游驿站、河头村委,游客、村民在电子屏前查看“文明商户”积分表,并根据分数选择商店消费。
平远县河头镇。(钟小丰 摄)
为进一步打造“智慧村庄”,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在积分制度中引入智能化媒介,依托阿里钉钉平台,为全村544户村民注册账户,采取“基础评分+加分项-减分项”的形式合理设置积分内容。积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村民小组微信群、钉钉账户同步公示,实施全过程接受镇纪委、村监委会监督,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看得见、办得了、管得好”的智慧乡村治理模式。
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吴腾江 摄)
探索建立、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是我市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一项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积分管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透明化、精细化水平,树立文明新风尚、建设文明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