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中间轮播

警惕非法集资陷阱,切实守护“钱袋子”

2024-06-18 09:14:01      来源:五华县检察院

今年6月是第12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主题是“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提升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利益,近日,五华县检察院在周边社区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活动。


图片

活动中,检察干警通过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以案说法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非法集资的特点、常见手段、社会危害和防范措施等,提高广大群众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和理念,自觉远离和防范非法集资陷阱。

图片

 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三大特征: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法

1.许诺高额回报。高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前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貌似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经常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3.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往往在宣传上一掷千金,在豪华酒店等地开展现场宣传,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媒体发布广告、在报纸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情感诱骗。部分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业绩,甚至采取类似传销的手法,不惜利用亲情、友情,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扩大集资规模。

非法集资的危害有哪些?

一是非法集资使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二是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非法集资往往集资规模大、人员多,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容易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检察官教您几招!

1.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2.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3.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4.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非法集资涉及的主要罪名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集资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政法要闻
热点内容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