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国栋 李盛华
特约记者 余 灏
近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梅州市大埔县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是全市唯一受表彰的县。这是继2020年获评“广东省最安全城市”后,大埔县在平安建设方面获得的又一个殊荣。
为什么是大埔县?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大埔县对平安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大埔县以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抓手,通过“顶层设计网”“稳定平安网”“社会治理网”等“三张网”,深入推进平安大埔、法治大埔建设,让群众的安全感有保障、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
大埔县百侯镇的巡逻警员在村中巡逻。
织好“顶层设计网”
统筹谋划打造平安品牌
“路面平整了,车辆停放也有序,新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变得更安全了。”大埔县城龙山市场小区的不少居民对小区的变化连连称赞。该小区原来无物业管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今年初,大埔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对该小区进行“微改造”,该县还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群众营造平安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群众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平安。对党委政府来说,重抓平安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福祉,更是夯实发展之基。大埔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平安大埔”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全面加强统筹谋划,认真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权责明确、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平安大埔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除了龙山市场小区“微改造”,大埔县还成功打造了百侯镇政法“一站式”服务基地、虎山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西河北塘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张云栽实验小学“平安校园”、大埔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红色教育基地、诉讼服务站全域覆盖等一批具有大埔特色的平安品牌。
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一切都水到渠成。一系列荣誉见证着大埔县在平安建设中实现的历史性飞跃:县委政法委荣获“2018-2019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县公安局连续3年获评“广东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2019年1月,西河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2020年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织密“稳定平安网”
科技赋能防范打击犯罪
守护平安就要打击犯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大埔共打掉涉恶犯罪集团5个、团伙46个,刑拘犯罪嫌疑人344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848.6万元,扫出朗朗乾坤盈盈正气。2020年,大埔县扫黑除恶满意率居全省第2名。今年以来,大埔积极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同时重拳打击整治电信诈骗、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还好民警帮我把骗子拉黑了,不然损失就大了。”近日,湖寮镇一事主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骗子想诱导事主转账到其提供的“安全账户”,民警及时劝阻让事主避免上当受骗。大埔反诈中心民警张俊怡分析案情时透露,反诈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资源优势,提升打击惩治工作效能,精准识别疑似线索,及时预警,同时深化源头治理,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土壤。今年以来,大埔县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71宗,打掉涉诈犯罪团伙、窝点各2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4人,及时止付挽损76.8万元,追回被骗资金19.6万元。
科技在平安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可实现科学防范、精准打击,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今年5月6日,邱先生从视频监控手机端中看到一名可疑男子进入自己无人居住的老屋,便报警求助。值班民警调阅事发地周边监控视频,指导巡逻警员实施抓捕工作。仅用了3分钟,巡逻警员便成功抓获该可疑男子。
近年来,大埔县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前端建设,扩大视频监控点覆盖面。大埔县委政法委二级主任科员邓声河介绍说,该县还按照“政府搭台、企业担当、百姓受益”的模式,全面推进“平安万家”视频建设,为农村搭建起智慧安防平台,协同各镇村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工作。如今,大埔实现县、镇、村三级综治视联网终端建设全覆盖,100%的村(社区)接入视频监控资源。
得益于科技赋能防范打击犯罪,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数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16%左右。
织牢“社会治理网”
探索乡村善治特色道路
郡县治,天下安。大埔县紧抓梅州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机遇,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党建领治、村民自治、乡村善治”新路子。
“崇尚向上向善、尊老爱幼、重义守信、赈灾救难;依法协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今年10月,著名“红色村”、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所在地枫朗镇大埔角村的村规民约获评梅州市2021年度优秀村规民约。大埔角村规民约包含了村风民俗、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内容。大埔角村党支部书记郭华添深有感触地说,村规民约对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前村里有少数村民因赡养老人的问题产生争执,村规民约推动落实后,村民更加明白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除此之外,聚集打牌赌博等陋习也得到了遏制,村民们自发组成舞蹈队等,文明乡风也在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
包括大埔角村在内,三河镇旧寨村、茶阳镇太宁村等“红色村”都是大埔县不断完善“党建+基层治理”“红色基因引领乡村善治”机制的成功实践,并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同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通过打造“百侯姓氏人文家风家训馆”等独具特色的德育基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湖寮镇莒村村设立“功德银行”,引导乡贤、村民共同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发展,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村里蔚然成风……突出红色基因,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以德育教化促进乡村平安和谐,大埔乡村善治特色道路越走越宽阔。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站在新起点,大埔平安建设也将翻开崭新篇章。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表示,下一步,大埔将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力打好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的组合拳,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埔、法治大埔建设,不断增强大埔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