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㊸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政法委和省委工作部署,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聚焦“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充分展示各地各单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
走进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的围屋家风家训馆,一排排关于家庭和顺、敦亲睦邻的家训家规映入眼帘。此前,某村村民黄某一家5位子女为财产分配激烈争执,周边邻居多次劝说未果。围屋内,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铎摆上方桌、板凳,面对面解疙瘩、言法理,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两代人签下调解协议。广福镇地处粤闽两省交界,农村边界土地、林权纠纷和邻里、家庭矛盾占民事案件的82%。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用好围屋这一“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创新推行定分止争客家围屋工作法,在客家围屋内设立矛盾调解室、家风家训馆、村民议事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三年来,该镇未发生刑案警情,民事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1%。近日,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入选了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单位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广福镇各自然村的祖堂围屋不仅是村民三五成群闲谈的好去处,而且都有了新身份——矛盾调解室。祠堂是乡村公道、公德的一种具体象征。如今,各村里有涉及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的大事小情,大家都习惯拿到祠堂“说道说道”。村里的调解室里,有着不少于9名调解员。他们都是镇里聘请,入驻围屋就地开展调解工作的“编外调解员”——包括客家贤能、妇女、侨贤等力量,会同驻村法律顾问,并对接乡镇政法力量,对复杂纠纷“一对一”组建专班、精准调解。身为黄氏家族“叔公头”的黄忠铎就曾多次担任调解员。他带着遇到纠纷的家庭来到祠堂,“搬出”先人的德善观,最终促成握手言和。在围屋内,还有着一支由客家妇女组成的特别队伍——巾帼服务队。她们发挥着客家女性独特的柔性力量和智慧,进村入户串门,摸查纠纷苗头、收集群众诉求、说和家庭邻里,一年来调解婚恋家庭纠纷88起、邻里纠纷47起。客属侨贤也得以“云相聚”。依托侨乡优势,广福镇在围屋调解室设立涉侨联络站,将热心公益、群众认可的侨胞纳入调解人才库,借侨领威望,化解归侨和侨眷产权、身份、劳务等多发问题。今年,镇里还有了调解“新花样”。晚风习习下,村民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是由各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的“夜谈会”,邀请矛盾双方参加,心平气和谈问题、提建议、解疙瘩。今年来,广福镇共开展夜谈20余场,参与群众3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68件。前段时间,豪岭村的钟某新与钟某平两位邻居因相邻院墙过道中施工的事闹得不愉快,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相互谩骂。“远水唔救近火,远亲唔当近邻!”“亲戚常来往,邻里勿结怨!”豪岭村调解主任钟辛亥从客家俗谚入手,动之以情、释之以法,最终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客家文化不仅有蕴含客家人生活方式、精神价值以及文化意识的客家山歌、童谣和谚语,还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规家训。当传统客家谣谚、家训与时代精神结合,能带来什么新惊喜?妙用谣谚解开“烦心结”。广福镇搜集整理客家谣谚,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将“仁爱礼义”的文化与庄重严肃的法律条文融合起来,让矛盾当事人冰释前嫌。巧用家训奏响“和睦曲”。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利用围屋建立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积极支持村民搜集整理家教家训家风并“张榜公示”,教诲子孙敦亲睦邻。近年来,广福镇巧用家训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30余起。此外,综治中心还会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修订“红白喜事爱节俭、家庭和睦乐融融”等客味十足、耳熟能详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里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改变。叶田村原叶田小学门口是一条狭窄泥泞的“糟心路”,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宽敞平整的“民心路”,来往村民秩序井然,引得大家纷纷点赞。道路拓宽和加固背后是村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方便出行,通过客家围屋“开会”,村里发动乡贤筹集超8万元,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理事会会长张子林介绍,在一次次参与自治的过程中,大家矛盾越来越少,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持续激活。这是广福镇充分发挥客家围屋的议事功能和教化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注脚。如今,各自然村都成立了“围屋议事会”,紧扣“中和民意、以安四乡”的客家思想内核,将围屋打造成兼收并蓄、包容内外的群众议事场所,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围屋议”,围屋成“和屋”。围绕村庄环境、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在围屋里,方桌搭“平台”,群众将问题摆上桌面,谈看法、提思路,更好地凝聚共识,消解矛盾。三年来,全镇围屋议事会开展协商议事128次,落实具体问题57件。围屋还在全镇法治建设中扮演大角色。广福镇依托客家围屋建设客家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围廊,组建客家围屋普法团,结合围屋议事、夜谈等场合,开展普法述法、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