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治理

品牌引路 匠心立检——五华检察院扎实推进“华生匠”人才文化品牌建设

2024-10-23 09:00:49      来源:丰顺检察

图片

广东省五华县,自古以来巧匠辈出,素有“工匠之乡”美誉。2022年以来,五华检察院传承工匠精神,创新打造“华生匠”人才文化品牌,将“坚守初心、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突破自我”工匠精神熔铸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中,以“五有”(有机制、有宣传、有亮点、有影响、有成效)为品牌建设标准,突出“铸匠”“润匠”“惜匠”“用匠”四大抓手,为青年干警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释放人才文化品牌生命力,打造检察匠人,以品牌建设引领五华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五华“百千万工程”赋能添“智”,推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一、以精雕细琢“铸匠”,全周期培育搭“台子”

五华检察院始终秉持“人才兴院”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队伍实际,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储备好各类型检察人才,用实际行动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体推进落实。

一是建立机制绘制“施工图”。2022年初,五华检察院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华生匠”人才文化品牌建设方案。该方案是以40周岁以下的青年干警为主体,构建出标兵级、能手级、骨干级三个发展层级,因人而异确定发展目标,定向施策,重点培养。先后出台了推动青年干警“选、育、用、管”的N项具体举措,坚持怀匠心、秉匠魂、塑匠艺、践匠行、造匠品,搭建起青年干警培养“1+N”的总体框架。

二是传承红色把牢“方向盘”。五华检察院牢牢把握检察机关政治属性,发挥党组的领导作用,运用“党组+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级联动机制,讲好红色党史、过好组织生活、树好党员模范、用好法律政策、帮好困难群众,积极组织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和结合五华本地红色资源,探索现场式、访谈式、体验式红色微党课,引导党员干部把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积极开展“党建红引领检察蓝”品牌创建,通过赋能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发展,实现司法办案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2022年以来,先后荣获第八届广东省先进基层检察院、五华县创建“四强四优”模范机关先进单位、五华县“五型五好”模范党组织等荣誉。1课程被评为全省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1党课视频获评市优秀党课。

三是量身培训驶出“加速度”。着力在培养培育专业办案团队、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聚焦检察业务短板、办案质效不高、队伍能力素养不足环节,组建“华检青年社”,围绕“党务、政务、检务、财务、会务、任务”六务主题设置培训“菜单”,持续夯实“人才矩阵”。组织党务知识、保密知识、公文写作、案例研讨、心理健康、女性保健等“华检讲堂”15期,最大化发挥教育培训功效。1干警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能手”。

四是传授经验锤炼“真本领”。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打好“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组合拳,组建资深检察官、优秀支部书记成立导师团,分两批次挑选16名优秀青年骨干进入市检察院“青蓝计划”人才库。建立“三定”工作法,即定人(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时(结对帮带时间不少于一年)、定内容(结合干警专业、岗位、性格等确定发展方向和帮带内容),导师们持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传帮带活动。如“老检察”带领“新青年”通过大量走访调解和公开听证,成功化解了一宗亲兄弟结怨十几年的伤害案件,此案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并被梅州日报、南方+等报道。

二、以多元一体“润匠”,全方位锻炼压“担子”

始终把服务“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干警到办案一线、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练就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过硬本领。

一是选准服务大局“试金石”。深化“上派下挂”和跨部门交流学习锻炼,累积选派147人次青年干警到市院、派出所、镇政府等跟班学习,坚持在一线锤炼,在实战中壮筋骨、长才干。选派33名青年干警参与驻村帮扶、留守儿童保护等中心大局工作。如五华检察院为挂点郭田镇解决省重点项目梅州五华百岁山矿泉水公司征地纠纷、供电部门架设电网用地问题;推动棉洋镇5个挂点村扶助光伏发电产业项目、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等。

二是下好护航未成年人“关键棋”。2023年,五华检察院率先在全市推进“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工程,由21名检察官担任30所学校法治副校长,覆盖全县16个镇中心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64场次,受众师生近3万人。动员汇聚全体青年干警智慧和力量,出方案、列举措,制定了《郭田镇示范点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活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分4组分别从线索转介机制、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走访调研、法治宣传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1青年干警通过考核成为五华县第一批家庭教育志愿讲师团成员,1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五华县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是用足办案实践“练兵场”。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观摩庭审、业务竞赛、文书写作、检警同堂培训、读书分享等“岗位大练兵”活动,培养干警的说辩能力,挖掘培养司法办案能手。坚持青年干警登台讲政治,谈业务;讲工作,谈生活;讲纪律,谈文化。作为主讲人分享自己所思、所感、所学、所悟。1干警被聘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检察教师,1干警被评为梅州市党课星级讲师。

四是做活调查研究“大研讨”。成立由90后为主体的青年写作专班,通过持续培养,让青年干警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干、交案能办。2022年以来,五华检察院宣传稿件被南方+、检察日报、正义网等省级媒体采用187篇(次)。将经验丰富的资深干警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青年干警纳入调研课题组,辐射带动全院青年干警,致力于培养一批青年检察理论研究人才。1课题入选省级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篇调研获梅州市检察机关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1干警获评“全市检察机关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三、以长远之计“惜匠”,全心意爱护铺“路子”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融,激励与约束并重,树立“把工作当事业、把单位当成家、把同事当亲人”的理念,推动人才发展与检察事业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一是念好“留”字诀。挖掘工作“软实力”,将检察文化向纵向推进,打造吸引人、留得住人的归属感强的文化环境。通过整合提升“三室一区一墙”阵地建设平台(党建活动室、新媒体工作室、七彩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文化育检区、荣誉墙),精心布局规划楼宇空间,设立特色检察“文化走廊”,形成“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的检察文化空间。落实从优待检各项政策措施,做好“三知三必到”(知晓干警家庭成员就业、经济及困难情况,干警家庭婚丧、生病住院及困难干警慰问必到),将人文关怀融入检察队伍建设之中,让干警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二是念好“融”字诀。成立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队,组建书法、瑜伽等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30余次,多维度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1做法被最高检《检察队伍建设》刊登,1活动获评2022年团省委优秀主题团日活动,2名同志分别获评全国、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该同志连续20年获评“五华县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三是念好“严”字诀。坚持严抓严管,不定期开展廉政家访,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三个规定”重大事项填报等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师徒”结对,加强对青年干警作风纪律的督导,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多年来没有发生干警违纪违法行为。

四、以强筋壮骨“用匠”,全要素集结出“才子”

五华检察院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精准“滴灌”、全力培养,让“好苗子”成为“真匠才”,为检察事业长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组建关键团队。为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工作合力,五华检察院组建由48名干警组成的“点匠台”团队,分别编成4个小组,安排理论素质好、责任担当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干警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小组成员轮流承担理论学习和专项工作,通过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任务分工、沟通协调等,让青年团队得到全方位地锻炼。

二是紧盯关键岗位。开展优秀青年骨干常态化列席检委会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零距离参与案件讨论和理论,做到逢学必有点评总结、重点发言、交流研讨,提升干警案例意识和理论素养。以“点匠台”团队为主体研究制定了68项一体化建设制度机制,形成《五华县人民检察院制度汇编》,推动了一体化建设,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检察办案“两不误”“两促进”。

三是用好关键力量。树立宣传工作“一盘棋”思想,“点匠台”团队分组创作微视频,打造了12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法治内涵的新媒体作品,传递出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宣传理念。微视频《20秒看检察》被最高检、检察日报、正义网采用,《幸好有你们》《你知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吗?》和国家级非遗木偶剧《拒绝邪恶之手》被省检察院采用。1干警作品获评正义网络传媒2024年第一季度优秀作品三等奖、2024年全国两会优秀作品传播奖。

四是选出关键人才。树立鲜明的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形台阶”,对“看准”“冒尖”的大胆选拔使用,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让愿作为善作为的干警脱颖而出。2022年以来,共有28人次获提拔晋升,其中被提拔为院中层副职以上有6人。8人通过检察官遴选考试成为员额检察官。1干警被省检察院评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奖励个人嘉奖”。1干警获评“全省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优秀个人”“梅州市三八红旗手”“梅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政法要闻
热点内容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