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野外风干物燥,植物含水量低,枯枝落叶增多,易燃物堆积,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不仅会烧毁大片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威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生态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春节期间,民俗用火和生产生活用火增多,对森林产生极大威胁,大家一定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切忌带火种上山,全力配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实际行动保护青山绿水。
案例重现
2023年,丘某某携带镰刀、打火机及鞭炮等物品到平远县某镇山林里的祖坟祭祖,到达祖坟后,丘某某使用镰刀清理祖坟周边杂草,将鞭炮拆封摆放后点燃鞭炮,飞溅的鞭炮纸屑引燃了周边杂草,引发森林火灾。经鉴定,该次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760余亩,其中公益林地约600亩。
丘某某因构成失火罪被我院提起公诉,同时,因其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一并由我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其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经法院判决,丘某某构成失火罪,需赔偿公益林地的生态复绿费用89万余元,并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赔礼道歉声明。
防灭火知识要点
(一)林区被禁止的用火行为: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包括打火机、火柴等;吸烟、野炊、烧烤、焚烧垃圾或祭祀用火等一切野外用火行为;无报备的农事用火行为。
(二)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措施:定期清理房屋周围、林区道路两侧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形成防火隔离带;对老化的电力线路及时维修更换,防止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加强对林区内施工、作业人员的防火监管和教育,要求其严格遵守防火规定,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对重点人群普及森林防灭火预防知识,加强监管。
(三)发现火情立即报警:熟悉周边林区的地形地貌和防火设施分布,发现火情后,立即拨打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报告准确的火灾发生地点(如乡镇、村名、山名及标志性地物等)、火势大小、燃烧物质、周边环境及有无人员伤亡等信息,同时报告林区属地村(社区),劝导火场内人员撤离,封锁现场等,切勿盲目自行扑救,确保自身安全。
火灾应对方法
一是初期扑救。若火势较小且处于可控阶段,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可使用树枝、扫帚、铁锹等工具进行扑打灭火,扑火时要站在上风方向,从火头两侧进行扑救,避免直接面对火头。也可利用就近的水源,如河流、池塘等,使用水桶、水盆等容器取水灭火,但切勿进入危险区域。
二是逃生自救。若被大火包围,应迅速寻找空旷地带,如河流、湖泊、道路等,进入其中躲避;若无开阔地,可选择植被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卧倒,尽量靠近水源,并扒开周围的枯枝落叶形成隔离圈,避免火势蔓延。